安全股票配资公司 穿越资丘文化长廊,与馆长刘光菊共赴一场探秘之旅
薪火相传,文脉永续。资丘这座具有浓厚民族文化底蕴的文明古镇,是著名的“歌舞之乡”。此次资丘民族文化展览,旨在充分弘扬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同建设民族风情浓郁、生态环境优美、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幸福的美好家园。7月14日下午,湖北工业大学“竹韵同心·榴光溢彩”赴宜昌志愿服务队前往长阳资丘,参观资丘民族文化馆并采访馆长刘光菊。
图为刘光菊和实践队队员们在资丘民族文化馆前的合影
一、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变迁,古老与现代的和谐共鸣
在宜昌市及其周边地区,分布着长阳、五峰两个土家族自治县以及恩施家族苗族自治州等地。千百年来,在这片沃土上生活的人们,在劳动生活中,创造了绚丽多姿、民族风格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资丘民间吹打乐经过数百年的发展衍变,已形成了一种普遍、实用且极具地域特色的民间习俗,在婚丧嫁娶等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中有一种特别的舞蹈形式——花鼓子舞,主要讲述的是爱情故事,并以五言诗的形式进行表达,展现了土家族人民对美的追求和情感的寄托。
“撒叶儿嗬”最初源于军前舞蹈,用于鼓舞士气,后演变为民间文化和丧葬仪式的一部分,现已成为当地居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节庆等场合进行表演。刘光菊特别介绍了土家族独特的生死观念:“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点,而是灵魂的升华和新生的开始。”和其他地区的丧葬仪式不同,土家族的丧葬仪式热闹非凡,通过歌舞来表达对死者的哀思和纪念。丧事喜办,反映了土家族人民乐观豁达、开放包容的民族性格,展现出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生活的热爱。
图为刘光菊讲解资丘历史
二、34载执着坚守,她是呵护非遗的“文化愚公”
资丘民族文化馆馆长刘光菊,曾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湖北省优秀共产党员”“荆楚楷模”等荣誉。30多年来,她坚守民族文化事业的传承与保护,通过建立民族文化展厅、创新民族文化艺术节、推进非遗进课堂等多种形式,将土家撒叶儿嗬、南曲、花鼓子等民间艺术发扬光大,从小众走向大众。红红火火的民间艺术传承,在资丘镇呈现星火燎原之势,资丘镇也连续两届被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资丘自1976年开始举办民族文化艺术节,每年一届,至今已连办46年。2013年刘光菊担任资丘民族文化馆馆长以来,更是将艺术节进一步发扬光大,不仅促进了当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成功建立文化生态保护区,还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通过设立生活补贴、开展艺人支持计划等措施,有效保障了传统文化艺人的权益。“2000年,人民政府就认可我们资丘的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直到2006年全国才开始实施文化生态保护区,实际上我们是率全国之先。”刘光菊自豪地告诉实践队队员们。
图为资丘民族文化馆荣誉墙
三、传统文化与教育结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要传承和发展非遗文化,除了把传统艺术推广出去,更关键的是传承人的保护和培养。”刘光菊坚持以“传统文化进校园,民间艺人进课堂”为抓手,通过与当地中心学校的合作,开展了持续至今的文化传承教育项目。该项目覆盖了全村55所小学至高中的所有学校,专门聘请民间艺人,每周定期组织相关课程和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兴趣和技能。通过举办艺术节等活动平台,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并展现才华,其中优秀学生还有机会被送往武汉等地进行表演。
刘光菊还与长阳非遗保护中心建立了合作关系。在VR技术的支持下,推出“撒叶儿嗬动漫互动版”三维教学视频,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有机结合,从此把民间文化教材通过真人模拟技术引进课堂,可复制、可推广,打破地域限制,闯出一条非遗传承新路径。
截至目前,刘光菊已培养3000余名民间艺人、6000余名民族文化“小传人”。资丘镇有特级、高级、中级、初级鼓师47名,南曲大师、高级南曲艺人、中级南曲艺人33名,各类民间艺人4000多名,更有67支民间艺术团的演出遍及全国各地,土家族民族文化正走出武陵山区、走向全国各地,大步迈向更广阔的舞台。
图为刘光菊介绍民族文化“小传人”
刘光菊馆长的故事,是关于坚持与奉献、热爱与传承的故事。我们坚信安全股票配资公司,在刘光菊馆长的带领下,土家族的非遗文化将会得到更好的保护与传承,在中华大地上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同时,湖北工业大学的师生们也将号召更多的人能够加入到非遗文化传承的行列中来,共同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文化民族资丘刘光菊资丘镇发布于:湖北省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