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资资讯 黄金的做多力量可能还在加强
亚洲劲旅日本男排已经跻身世界强队行列,世界排名高居第5!斯洛文尼亚则是近年来势头非常强劲的一支欧洲劲旅,世界排名第6,刚好落后于日本男排。国际排联官网,两队的世界排名积分差距很小,只有0.93分之差。同时,日本男排也仅落后身前的巴西男排不到2分。也就是说,一旦日本队击败斯洛文尼亚,日本队就能超越巴西升至第4,若日本队输给斯洛文尼亚,那么日本队就将掉到世界第6。
杨毅一直偏心偏向辽宁,大家都知道,他近期在视频说姚明管不了CBA,那么裁判那样,辽宁三连冠,南方球迷再骂对方太水,那么辽宁队明晚输给阿拉基的球队再多,即便給国家丢人现眼,被骂和张学良一样习惯性不抵抗,他依然是胡乱洗刷。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华夏时报
冉学东
5月9日,黄金收盘于2361.1美元,全天涨幅达1.64%,第二日再次大涨,下午直线拉升,截至当日18点,伦敦现货黄金价格飙涨达1.29%,全天涨幅有望超过前日,这是此次黄金调整后最大的涨幅,黄金可能再次迎来一轮大涨。
由于4月美国非农就业数据不及预期,加上其他最新出炉的经济数据,美国通胀预期所有减弱,降息预期再次升温,美元成强弩之末,这是此次黄金上涨的最主要的动力,当然央行的购买仍是最基本的力量。
从目前披露的数据可以看出,央行购金的行为可以完全解释今年以来黄金价格的飙升,同时随着黄金价格的上涨,金饰消费买涨不买跌的心理也助了一把力。
根据高盛发布的报告,2022年中以来,全球央行黄金购买量增加了三倍,达到每季度约1000万盎司。而这一增长主要由新兴市场央行推动,中国、波兰、土耳其、新加坡、印度和卡塔尔等六个新兴市场央行是购金主力。
全球央行在2024年第一季度净买入了930万盎司黄金,其中只有280万盎司的购买有对外披露,已披露的最大净购买来自土耳其和中国。土耳其央行购买100万盎司,中国90万盎司。
5月7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数据显示,4月末黄金储备7280万盎司,3月末为7274万盎司,环比增加6万盎司,增持黄金储备量持续放缓,为18个月来最低。
受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我国4月外汇储备规模环比下降,截至2024年4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2008亿美元,较3月末下降448亿美元,降幅为1.38%。
目前,黄金在我国官方储备中的占比保持在5%左右的比例。而2022年10月这一数字是3.19%,可以看出,我国黄金储备占比的提高,对于世界黄金市场的影响相当大。
但是,值得注意的一个事实是,尽管截止到4月份,中国央行的黄金购买已经持续了18个月,但是4月份的增幅是最小的,仅仅购买了6万盎司,是18个月最低的。
而黄金也正是在4月12日开始调整,此后的,调整幅度不算大,只有100美元左右,同时,过去的18个月也正是黄金价格疯狂飙升的时候,2022年11月黄金从最低点1615.500美元开始起步,18个月来单边上涨,没有明显调整,今年2月份黄金价格上涨了9.28%,这个涨幅引发国内一些黄金连锁销售企业的黄金存管和寄存业务暴雷。
推动黄金价格上涨的力量主要是新兴市场的央行,但是这种力量未来会否继续呢。高盛的数据显示,新兴市场官方黄金储备可能还有进一步增长的空间,其黄金官方储备中所占的平均份额为6%,仍比发展中国家的份额12%低大约50%。
5月初,韩国央行宣布购买黄金,韩国央行外汇储备管理组的负责人Kwon Min-soo表示,在投资黄金时需要保持谨慎,投资黄金的好处包括对冲通胀,以及作为美元的替代品,但需把握好购买时机。“我们目前没有立即购买黄金的计划,因需要权衡多种因素,以确保购买的适当时机。 只有在外汇储备呈现出足够的增长趋势,且外汇市场稳定的情况下,我们才会考虑购买更多黄金作为资产,这是为什么我们只在中长期内考虑买黄金的原因。”
从以上表态可以看出,央行购买黄金的初衷有两个,一个是对冲通胀,一个是美元的替代。从通胀方面讲,今年以来美国通胀居高不下,尤其是核心通胀极为顽固,去年后半年美联储和市场一致预期今年美国通胀下行,美联储将持续降息,但是实际情形正好相反,但这也没有阻止黄金的做多热情。
从美元的替代方面看,则主要是地缘政治风险,韩国作为美国的盟友,不必为支付结算担忧,但是全球金融市场的演变,美元汇率的波动,美元债务仍然具有巨大的不确定性。
同时,全球央行购买黄金的能力还要看外汇储备的增加情况,这就主要看未来全球贸易的形势,比如,美国外贸的逆差是否还将持续,新兴市场的外贸竞争力等等,同时,随着黄金的上涨,央行购金的成本也在增加,这些都影响未来黄金价格的上涨空间。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张志伟
新浪合作大平台期货开户 安全快捷有保障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责任编辑:何松琳 配资资讯